?
文/張磊
任何人的青春都在以微妙的方式影響、塑造著他的現(xiàn)在與未來,我的青春也是如此。那是一段何等純粹、簡單的歲月,卻也是一段何等豐富、建構(gòu)意義的時光。如果非要用一個形容詞來去修飾它的話,我希望是“無悔”。
初上大學(xué)的我其實比一般男生要青澀(或者說幼稚)許多,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異常敏感(可能和一些女生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)。大學(xué)里的一切都與“什么都與高考掛鉤”的高中迥然不同,充滿了各種新奇的人、新奇的知識、新奇的活動。面對這一切全新的可能,我既感到好奇,卻也有深深的迷惑,甚至是自卑。我很怕自己無法融入這個新世界,也很怕自己這顆“塵?!北贿@個新世界輕輕地就“擦(erase)”掉。我多么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被大家聽到,多么希望自己的內(nèi)心能夠被大家所了解。然而,我不得不承認(rèn),我是內(nèi)向的,我是羞怯的,我不敢“發(fā)聲”,不知道如何“發(fā)聲”,所以只能“收聲”。
這個時候,將我從這個“失語”的困境中真正解救出來的是兩樣?xùn)|西——外文書與古典音樂。內(nèi)心封閉、卻又無處可逃的我,竟然情不自禁地(或者說,像被命運召喚一般)走進(jìn)了圖書館。在一處比較隱蔽的角落里,仍然在努力“掩藏”自我的那個我“不經(jīng)意”地找到了幾本外文期刊(其中有一本是《讀者文摘(Reader’s?Digest)》),情不自禁地讀起來。我還清楚地記得,我看的那一期《讀者文摘》的封面文章講的是美國著名女演員梅爾·斯特里普的傳奇人生——一個長相并不出眾的女演員,憑借自己無比的才華與熱情,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(jīng)典的銀幕形象,成為全美國最知名的女演員。這次閱讀體驗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:一方面,我明白了,其實所謂的成功真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。我和梅姨雖然職業(yè)不同,但其實有一點是共通的。那就是,骨子里,我們都是有熱情、甚至稱得上是容易亢奮的人(尤其面對自己喜愛的東西時)。所以,我應(yīng)該暫時地放下自己的所謂“自尊”,放下那個一直在困擾我的“自卑情結(jié)”,勇敢地從內(nèi)心的陰霾中走出來,實實在在地去努力,才能像梅姨那樣在未來“光芒四射”。我甚至還安慰自己,即使自己不是“金子”,做個“銀子”總可以吧。另一方面,我也感受到,英語原來是這么美麗、生動的語言,看到那些奇妙的文字在雜志上的“流動”竟然在我內(nèi)心中激起了一股暖流,那真是無法自制的感動!我發(fā)誓,自己一定要刻苦努力、把“全心”、“全意”都融入其中,這樣將來一定也可以寫出那樣美麗的字符,讓那些看到我英文文字的人同樣有那種美麗、深刻、幸福的感受!
如果說外文書是誤打誤撞才得來的收獲的話,那么古典音樂就更是意外的奇遇。從小就很喜歡音樂(主要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音樂)的我深受周圍環(huán)境的影響,一直在壓抑自己的這一愛好,一直在告訴自己,這個東西是“玩物喪志”的,會影響我的學(xué)業(yè)。然而,在收音機(jī)里一次聆聽BBC廣播節(jié)目、試圖苦練英語聽力水平的時候,我突然聽到了由西方弦樂器發(fā)出的絕美聲音!頃刻之間,我的心都融化了,眼淚一直在眼眶打轉(zhuǎn)——這是一種多么久違、多么直接、多么強(qiáng)烈的感動(甚至超過了書本)!后來,我才知道那是馬斯奈的《冥想曲》。當(dāng)時,我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公交車345快(那時還是個破破爛爛的、開的時候哐當(dāng)咣當(dāng)響、乘客一路要被迫跟著“舞蹈”一路的車),飛奔到城里的書店。在那里,我買到了我生命中的第一張古典音樂專輯——《浪漫曲(Romance)》,是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安妮·索菲·穆特作品的精選集,其中收錄了包括《冥想曲》在內(nèi)的眾多小品、幾個協(xié)奏曲的慢樂章。當(dāng)我把這張CD放進(jìn)自己的CD隨身聽(現(xiàn)在我用的也是這個)時,那美麗的音符終于像雷電一樣把我擊昏了,我瞬間幸福地“崩潰”了!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“聲音”的感覺又回來了,就像我丟失已久的某種“身份”又再次被“重建”起來。我終于明白了,生命中的某些緣分,即使相隔再久,也終會再次出現(xiàn)。我又一次發(fā)誓,我要把自己對音樂這種種的感受、思考都記錄下來,與更多的人分享,讓更多的人都能夠體會到、想象到音樂的“神秘”訊息!
從“失語”到“發(fā)聲”,我的成長(尤其是內(nèi)心的成長)其實并不輕松。但是,幸運的是,有書本與音樂伴我同行,我無怨無悔。每每回想起來,仍然會會心一笑。